English

体验心理门诊

2001-01-2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如今,上海冒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心理门诊,不由令人欢欣鼓舞。我们的心理疾病,终于有人愿意倾听了。

然而,笔者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次求医,却颇感不尽如人意。

笔者的朋友生孩子以后,带来甲亢、心脏病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,由此产生了一些病态的焦虑和担心,已到影响工作、生活的程度。笔者只能“越俎代庖”,于是向医生细细叙述。在笔者絮絮叨叨之时,医生始终不发一言,除了几个简单的“唔”,只在病历卡上划下几个简单的文字符号。5分钟不到,医生打断笔者:“你叫病人本人来治疗。她心理上确实有病,是焦虑症,而且很严重。”请教该如何劝慰朋友,“要多和她聊聊,要安慰她。”笔者还想再问下去,医生摆出一副还有下一个病人的架势,让你可以知趣地退下了。

连外行也说得上来的寥寥数语,这,就是来回几个小时的车程,30元挂号费换来的心理咨询?

于是,笔者又来到瑞金医院心理门诊。

候诊的人很多。真有那么多人看心理门诊?笔者好奇地问一同候诊的病人:“你们是来看什么的?”“我是来看失眠的。看了好多医生,朋友介绍来这里。”原来并不如笔者想象是来倾吐心事的。

笔者在医生前坐定,照例向他叙述一番。然而,这位医生也并未高明多少,倒是似乎更“危言耸听”一些:“我跟你说,你的朋友,有精神分裂的可能,我们有仪器可以辅助诊断。当然了,也有可能不是。”

“一共不就只有两种可能吗,是精神分裂,或不是精神分裂。”笔者表示不解。

白大褂上的那张脸一下子板了起来:“你这个人讲话倒是不好听嘛,很冲的嘛,这样子冲医生没什么好处的!”

笔者赶忙解释:“绝没有存心冲医生的意思。对不起,对不起。”

医生面色稍和,才肯继续向我们解释:“精神分裂有5种症状,你朋友已符合两条,我们所以要她本人来,问她话,看她的反应,再看她是不是精神分裂。如果是的话,就不在我这儿看了,要送到那儿。”医生遥指了一下精神病院的方向。

“那我们作为朋友,应该怎样劝慰她呢?”笔者又问。

“你把她带来,我跟她说。你们不要说,我说出来的话如果你们都讲得出,那还是什么心理医生!”医生顾盼间神色颇为自负。

笔者存心探听医生的资质,便问:“那一般什么样的人能做心理医生呢?”

“你们倒问起我来了。告诉你吧,最有档次的是PHD(哲学博士)加MD(医学博士),我就是拿两个的,PHD,你懂吗?”

唬得一愣一愣间,医生已笑着逐客:“你们俩倒挺能说的,不过,病人实在太多,以后再谈。”

我后来又为朋友到华师大心理学系挂号预约,这里专家号150元,一般都会给足你一小时,但朋友照旧不肯来,只好作罢。听医生说,自己主观想来看的,看的是心理门诊;要是主观不想来看,严重的可能就要去精神病院了。

应该说,我国的心理门诊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。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,大多只是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,开一些镇定药的“心理医生”。有一些医院还给病人测智商,五分钟测出一个人的智力程度,细想一下,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!

而一个也许你不愿承认的事实却是:随着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速度加快,竞争越是激烈,患心理疾病的人群也就不断地扩大。据统计,目前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,其中重症患者占半数左右。而在人群中广泛存在、程度较轻的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,数量更是高达20%左右。

(《海上文坛》2001年第1期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